谈球吧

熊万鹏:推进城市更新 实现低碳发展
2021-07-08 16:46:00

 

推进城市更新 实现低碳发展

(2021年7月6日)

熊万鹏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大家好!

很高兴应邀参加由北京工商大学和经济合作组织科学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一带一路”低碳发展规划专题培训,和各位共同交流。我是谈球吧体育官网入口党委书记、总裁熊万鹏。今天与各位一同分享,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城市更新如何实现低碳发展的有关思考。

首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所在的企业。谈球吧体育官网入口成立于1993年,总部设在北京。是以科技创新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载体,以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化工为基础产业,以高科技为发展方向的大型国有企业。

集团自成立以来,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宗旨,以智库建设为先导,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抓住国家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带来的新机遇,坚持创新驱动,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积极应对发展中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不断加强与全球业务伙伴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合作,朝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元化产业集团”和“打造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的宏伟愿景奋力前行。近期,集团坚持“国家之所需,企业之所长”的宗旨,确定了“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三大战略方向。今天,我想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就“推进城市更新,实现低碳发展”同大家共同交流。今天分享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及重要意义;二是城市更新提出的背景和重要意义;三是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实现低碳发展。

一、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及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构成重大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碳中和”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了无碳未来的愿景。2020年,中国基于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宣布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愿景。双碳目标提出有着深刻的国内外发展背景,必将对经济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双碳目标的实现也应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全面现代化的战略大局和全局中综合考虑和应对。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自中国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来,中国关于“双碳”目标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就一直备受海内外人士的关注。

(一)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

1.世界背景

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气排放约510亿吨的温室气体,要避免气候灾难,人类需停止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实现零排放。《巴黎协定》所规定的目标,是要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立即明确国家自主贡献减缓气候变化,碳排放尽早达到峰值,在本世纪中叶,碳排放净增量归零,以实现在本世纪末将全球地表温度相对于工业革命前上升的幅度控制在2℃以内。多数发达国家在实现碳排放达峰后,明确了碳中和的时间表。芬兰确认在2035年,瑞典、奥地利、冰岛等国家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欧盟、英国、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将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定在2050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中国尽快碳达峰以及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到本世纪中叶左右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对全球气候应对至关重要。

2.国内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绿色经济技术的领导者,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事实证明,只有用发展的方式绿色转型,才能适应自然规律。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则是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2020年,中国基于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未来,中国将着眼于建设更高质量、更开放包容和具有凝聚力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体系,形成更为绿色、高效和可持续的消费与生产力为主要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共同谱写生态文明新篇章。

(二)实现双碳目标的意义

中国及时实施低碳转型,以低碳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社会文明形态将逐步由工业文明进入生态文明。双碳目标也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及时抑制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冲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进步,拉动巨量的绿色金融投资,带来新经济增长点和新就业机会,支撑高质量发展。我国提出双碳目标,既体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区原则”和基于发展阶段的原则,又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

二、城市更新提出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一)城市更新的概念

1.国际认知

“城市更新”概念源于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城市改造运动,并且在1958年荷兰组织的“城市更新研讨会”的会议上被首次提出。城市更新当时被定义为有关改善城市的建设活动,包括对城市房屋的修缮改造,对公园、街道和绿地等环境的改善,对土地利用或地域地区的重新规划以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美丽的市容市貌等。20 世纪 50 年代后,城市快速发展,城市更新的相关术语也经历了多次改变,包括“城市再开发”、“城市复兴”、“城市振兴”等。1977 年英国《内城政策》白皮书中认为城市更新能够从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物质环境等方面综合解决城市问题。2000 年英国《城市更新手册》中认为城市更新能够较为广泛、全面的引导城市中遭受变化地区的经济、社会及物质环境方面的持续改善。

2.国内认知

(1)国内城市更新实践进程

城市更新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阻止和消除城市衰退,并通过调整城市功能结构、改善城市物质环境、更新城市基础设施等手段,增强城市活力,使城市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更新进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949 年-1970 年代:以生产性建设和旧城维护为主。这一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大力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性建设。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为工业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在工厂周边配套建设工人住宅区等,同时对旧城更新改造提出“充分利用、逐步改造、加强维修”的方针,但受资金短缺的限制,旧城区城市建设由于欠账较多往往只进行局部维护,因此形成了城市外新内旧的现象,为后来的旧城发展埋下诸多隐患。

1980年-1990 年代:以城市结构调整和旧城再开发为主。从1980年代初开始,中国城市开始飞速发展,许多城市问题也开始突显,历史街区的特色与地方文化在城市改造中快速消失,部分城市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城市更新可以说是城市“新陈代谢”的过程,在方式上包括推倒重建、历史街区保护以及旧建筑修复,在目标上包括振兴城市经济、增强社会活力、改善居住环境、增加税收等方面,最终目的是追求社会稳定和环境改善。80 年代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城乡住宅建设技术政策》等文件中明确提出要“狠抓”旧城改造工作,并辅以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这一时期各城市纷纷开展城市更新工作,从棚户区、老旧住区、老工业区等的改造入手,重点优化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结构。

1990年-2010年代:以房地产开发为主。1990年代,城市更新是“有机更新”指导下的“保护与发展”,应该尊重城市历史、顺应城市肌理,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严格制定改造内容和要求,主要目标是对城市历史环境的有机更新。此时期我国福利分房政策彻底取消,城市更新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大力推进旧城改造,也出现了一些较好的小规模城市更新实践案例,如北京菊儿胡同展开的更新实践,北京国子监地区的保护整治等。同时,也应该看到城市更新中存有重经济收益、高强度开发、低配套建设、轻历史保护与公众意愿等问题。

2010 年代至今: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下全面综合的城市更新。此时期,城市更新逐渐以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目标为主,呈现出大规模、快速化的特征。国内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如广州、上海、深圳等,基于城市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对城市更新展开了较为深入的实践探讨,其中包括出台各市的城市更新办法、配套政策、成立相关更新职能部门等。

(2)城市更新适用范围的界定

近年来,国内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地对城市更新出台了专项政策文件,对城市更新分别做出了适用范围的界定:

2015年5月27日《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沪府发〔2015〕20号,其中规定:“本办法所称城市更新,主要是指对本市建成区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可持续改善的建设活动,重点包括:(一)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活力,促进创新发展;(二)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三)加强历史风貌保护,彰显人文底蕴,提升城市魅力;(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绿色建筑和生态街区建设;(五)完善慢行系统,方便市民生活和低碳出行;(六)增加公共开放空间,促进市民交往;(七)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安全,保障市民安居乐业;(八)市政府认定的其它城市更新情形。

2015年12月1日《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34号,其中规定:“本办法所称城市更新是指由政府部门、土地权属人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主体,按照"三旧"改造政策、棚户区改造政策、危破旧房改造政策等,在城市更新规划范围内,对低效存量建设用地进行盘活利用以及对危破旧房进行整治、改善、重建、活化、提升的活动。”

2020年12月30日公布《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其中规定:“本条例所称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建成区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区域,根据本条例规定进行拆除重建或者综合整治的活动:(一)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急需完善;(二)环境恶劣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三)现有土地用途、建筑物使用功能或者资源、能源利用明显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影响城市规划实施;(四)经市人民政府批准进行城市更新的其他情形。”

2021年6月10日公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京政发〔2021〕10号,其中规定:“城市更新主要是指对城市建成区(规划基本实现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功能的持续完善和优化调整,是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更新”同时指出:“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为统领,落实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统筹推进城市更新,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传承历史文化、促进绿色低碳、激发城市活力,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从以上国内外城市更新概念与内涵演变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学术还是实践角度,城市更新的内涵与目标均随着发展发展阶段的不同有所不同,至今,已经发展为兼具物质与非物质环境层面的改善和复兴,城市更新方式不只局限于拆除重建,在对历史文化保护、城市特色和肌理综合整治等方面也越来越注重。

可以说城市更新已经从单一的建筑和街区的物质改造重建发展到了经济、社会、文化和城市品质提升的一体化阶段。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今年全国“两会”上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十四五”重点任务之一。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城市更新将在城市结构优化调整、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更新的重要意义

城市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占世界总人口的50%,创造着全球80%以上的GDP,消耗着全球85%的资源和能源,也排放出85%的废物和二氧化碳。可见,城市更新已成为双碳目标的关键,探索一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的发展模式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要发展低碳城市更新,实现我国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做出的承诺,我们必须探索符合低碳发展的城市建设道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要紧扣“五大发展理念”,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三、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实现低碳发展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自从中国明确了实现碳中和的具体时间点,就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强的约束,必须要做出计划、安排,才能在2060年达成目标。面对碳中和的现实挑战,中国城市更新过程需要认真探索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可以从城市在清洁能源、城市交通、绿色建筑、金融支持和思想观念等多领域改变,制定绿色发展的路径和方案。

(一)清洁能源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首要是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要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要加快能源供给革命,明确化石能源发展“天花板”,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要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目前,中国的能源需求总体已经进入到低增速、低增量阶段,完全可以通过发展新能源和同步的体制机制改革等去满足,把原来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逐步更新迭代到新能源高渗透率的现代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前更多是靠政府补贴,接下来更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包括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碳交易,让政府补贴的功能转由市场来承担,最终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抑制对化石能源的需求,二是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提高竞争力。

(二)绿色交通

除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外,还要从多个领域综合发力,城市交通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倡导绿色交通,重要在于我们需要有相应的城市空间布局,包括给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更高的保障,构建宜人的公共空间和绿地系统,通过改造增加用地混合度,调控职住比例,平衡不同时间维度的交通和能源负荷等。这既能降低碳排放,同时也是在更加以人为本地发展城市。

在城市交通的建设过程中,不得不提到绿色汽车。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其作用不仅体现在“以电代油”带来的终端用能无碳化,还体现在新能源汽车特有的储能功能也使其能够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尤其是与电网实现双向互动(Vehicle-to-grid, V2G),在二氧化碳减排、电网峰谷平衡、可再生能源高效消纳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和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构建,V2G模式有望成为传统汽车行业和能源行业实现低碳绿色转型的重要路径。

作为“去碳化”的绿色产品或概念,绿色汽车必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制高点。绿色汽车产业体系的绿色程度体现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普通汽车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汽车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产品废弃后的一系列问题则很少考虑,对普通产品生命周期的扩展,即绿色汽车的生命周期除设计、制造、使用,还包括废弃或淘汰产品的回收、重用及处理阶段,其生命周期是一个闭环系统。我们需要考虑从燃料的生产到使用的全过程,同时还要考虑另外一个逆向全过程,即从汽车的生产、使用到报废的全过程。

(三)绿色建筑

在全生命周期内的低碳排放和节能发展过程中,绿色建筑材料是实现建筑领域低碳发展的基础。

在建筑能效的提升中,离不开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是实现建筑低碳发展的基础,起到引领性和支撑性的作用。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建筑能耗统计专委会相关统计研究,建筑从最初材料的开采、生产、运输,再到施工、运行、报废,在建筑全过程中碳排放量占到当年全国总碳排放量的51.3%。其中施工过程大约占比1%,运行过程大约占比22%,剩下就是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等。因此建材行业做好碳减排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提供高质量的绿色建筑材料,从源头上减少材料的消耗,减少碳的排放。比如,可以在施工中增加高强度的混凝土的使用比例,一方面减少了材料的消耗,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建筑功能性的要求。可以说,如果没有建筑材料的技术进步,就无法实现建筑绿色和低碳的发展。

上述提到的绿色发展,不仅仅停留在建筑行业,全工业领域都需要推进绿色制造,要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除了绿色制造外,我们需要采取可持续的、绿色的技术方案满足人民群众对建筑用能合理增长的需求。如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满足室内降温与供暖、室内空气品质达到健康要求等。随着技术的进步、老旧小区的改造、农村清洁用能等一系列工作的推进,人民受益和绿色生活未来可同时满足。

(四)金融支持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低碳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抓住机会,迎接挑战,最终实现低碳经济和金融业的共赢发展。我们要从现实国情出发,采取措施建立创新型金融支持体系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一是建立完善银行“低碳间接融资”体系

一方面要求政府应当建立税收减免、财政贴息等相应的促进银行低碳信贷投放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调动商业银行推进低碳信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当把握低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成为低碳经济的“践行者”,优先支持缓解资源瓶颈的低碳项目,大力推广低碳抵押贷款,对重点低碳经济项目建设给予贷款审核、贷款发放、还款期限、利率等方面的必要优惠,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二是大力开发低碳衍生金融产品

随着各国对碳市场的重视,近几年碳交易市场不断壮大,碳货币化也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重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基于碳交易的金融衍生品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如远期产品、期货产品、期权产品等。因此,我国要进一步完善低碳间接融资体系,建设低碳资本市场建设的同时,应当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行经验,根据我国的国情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进一步加快开发各类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产品的市场化。

三是积极利用外资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在我国的社会发展,经济的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我们需要继续坚持引进外资的政策,使外资在低碳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制定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吸引外资投放更多的领域,如高端新技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等。在形式上也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如独资、参股、并购等,使我国的低碳经济市场从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取发展低碳经济所需的资本。

(五)转变观念

向低碳经济转型是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塑,需要概念认识和思维方式的彻底改变。人民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转变低碳观念,就很难改变任何考核指标体系,加大了有效推动碳中和进程的难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让人民切实感受到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已然深入人心,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我们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反对奢侈浪费,鼓励绿色出行,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践行者、受益者。我们要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各位朋友: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使命。我们要继续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国际规则标准制定,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性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强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领域的政策沟通、技术交流、项目合作、人才培训等,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切实提高我国推动国际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为2021年7月6日,熊万鹏在“一带一路”低碳发展规划专题培训上的演讲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中路10号望海楼E座 总机:010-68546001

官方邮箱:service@aipusou.com 版权所有 © 谈球吧体育官网入口

推荐显示器分辨率:1366*768 IE10以上浏览器

友情链接
关注我们